赋能品牌营销,打造数字化增长新引擎
国内领先的短视频生态服务平台——抖音业务网(以下简称“平台”)宣布完成全链路技术升级与服务体系优化,正式推出以“数据驱动、精准触达、生态共赢”为核心的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此次升级标志着抖音业务网从单一流量分发平台向全域品牌增长服务商转型,为超过50万企业客户提供覆盖内容创作、用户运营、效果转化的全周期服务,助力品牌在短视频时代实现高效增长。
行业背景:短视频营销进入“精准化”新阶段
随着短视频用户规模突破10亿,抖音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流量入口之一,据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抖音平台广告收入同比增长37%,品牌方对短视频营销的投入占比提升至42%,传统流量采购模式逐渐暴露出转化效率低、用户匹配度差等问题,企业迫切需要更智能、更垂直的解决方案。
“短视频营销已从‘流量为王’转向‘精准为王’。”抖音业务网CEO李明在发布会上指出,“平台此次升级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技术赋能解决品牌方在内容生产、用户洞察、效果追踪中的三大痛点,构建从曝光到转化的闭环生态。”
平台升级:三大核心能力重构营销链路
生产系统:AI驱动创意工业化 抖音业务网自主研发的“灵犀”智能创作平台,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与计算机视觉(CV)技术,实现脚本生成、视频剪辑、特效添加的全流程自动化,据测试,该系统可将单条视频制作成本降低60%,同时提升30%的完播率,某美妆品牌通过平台提供的“爆款模板库”,结合AI分析的热门话题标签,3天内产出50条差异化内容,带动产品搜索量增长215%。
用户画像深度挖掘:从“泛流量”到“精准圈层” 平台升级后的“星图”数据中台,整合了抖音生态内超200个细分兴趣标签,结合用户行为轨迹、消费偏好等维度,构建出动态更新的3D用户画像,某家电品牌通过平台定位“新中产家庭主妇”群体,定制化推送“智能家居场景化内容”,实现ROI(投资回报率)从1:3提升至1:5.8。
全链路效果追踪:从“曝光”到“复购”的闭环 针对品牌方最关注的转化问题,抖音业务网推出“鲸跃”效果监测系统,支持从广告展示、点击、加购到支付的全程数据回传,通过与品牌方CRM系统对接,平台可实时优化投放策略,某服饰品牌利用该系统发现,晚间20:00-22:00投放的短视频,其加购率比其他时段高41%,据此调整预算分配后,月度GMV增长32%。
生态共建:打造品牌-达人-用户共赢生态
在服务品牌方的同时,抖音业务网同步升级达人合作体系,推出“星火计划”与“创作者成长基金”,前者通过算法匹配品牌需求与达人特长,后者则投入1亿元资金扶持中小创作者,数据显示,参与计划的达人平均接单量提升2.3倍,单条视频报价上涨58%。
“我们希望构建一个更健康的生态。”抖音业务网运营总监王芳表示,“品牌获得精准流量,达人获得稳定收益,用户看到优质内容,这才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平台已与超过12万名达人建立合作,覆盖美食、美妆、母婴等30个垂直领域。
案例实证:从0到1的品牌增长样本
以某新兴茶饮品牌“青柠日记”为例,其通过抖音业务网实现从区域市场到全国布局的突破:策略 :利用平台提供的“热点日历”,结合夏季饮品旺季,推出“手打柠檬茶制作挑战赛”,吸引超5万名用户参与UGC创作;
- 投放优化:通过“星图”系统定位18-30岁女性用户,在下午茶时段定向推送,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1.2亿次;
- 效果转化:结合“鲸跃”系统监测的加购数据,动态调整直播间话术,将客单价从18元提升至25元,3个月内门店数量从32家扩张至156家。
“如果没有抖音业务网的支撑,我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品牌升级。”青柠日记创始人陈浩表示,“从内容创意到数据追踪,平台提供了‘交钥匙’式的解决方案。”
行业影响:推动短视频营销标准化进程
此次升级不仅为品牌方带来实效,更推动了短视频营销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抖音业务网联合中国广告协会发布的《短视频营销效果评估标准》,首次明确了“曝光质量”“用户互动深度”“转化路径完整性”等核心指标,填补了行业空白。
“过去,品牌方往往依赖经验判断投放效果,现在有了统一标准,行业将进入更透明的竞争阶段。”某4A公司数字营销总监评价道。
构建全球短视频营销基础设施
据透露,抖音业务网下一步将拓展海外市场,计划在东南亚、中东地区建立本地化服务中心,同时研发支持多语言、跨文化的智能创作工具。“我们的愿景是成为全球品牌进入短视频时代的首选合作伙伴。”李明表示。
随着短视频生态的持续进化,抖音业务网正以技术为杠杆,撬动品牌营销的范式变革,在这场数字化浪潮中,如何平衡效率与体验、规模与精准,将成为所有参与者必须回答的命题,而抖音业务网的升级,无疑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
(全文完)
文章亮点:
- 数据支撑:引用QuestMobile等权威机构数据,增强说服力;
- 案例详实:通过“青柠日记”等品牌案例,具象化呈现平台价值;
- 技术解析:深入解读AI创作、用户画像等核心技术,体现专业性;
- 行业视角:结合标准发布、生态共建等内容,提升报道高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