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一种名为"1元买100个点赞"的新型网络服务正在社交平台暗流涌动,其背后隐藏的灰色产业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种以极低价格批量购买虚假点赞的行为,不仅扰乱网络生态秩序,更涉嫌违反多项法律法规,成为数字时代亟待整治的网络乱象。
现象调查:低价点赞服务触手可及
在多个主流社交平台及电商平台,记者以"点赞购买""数据服务"等关键词搜索,发现大量提供"1元100赞""5元500粉丝"等服务的商家,这些商家通过私信、群组或第三方链接开展业务,部分店铺月销量突破万单,记者随机联系三家服务商,均表示可提供"定制化点赞服务",包括指定时间、设备类型、地域分布等参数,甚至承诺"纯真人操作,永不掉粉"。
"我们采用分布式账号体系,每个点赞都来自不同IP的真实设备。"某服务商向记者展示后台系统,界面显示着数千个待分配的虚拟账号,据业内人士透露,这类服务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上游是账号批发商,通过盗号、注册机等方式囤积大量社交账号;中游是技术团队,开发自动化点赞程序;下游则是分销网络,通过层层代理将服务推向市场。
法律风险:多重违规触碰红线
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明指出,此类行为涉嫌违反《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批量购买虚假点赞构成对平台规则的破坏,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若服务商使用盗取的账号进行操作,则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这种数据造假行为会误导消费者决策,损害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记者获取的某服务商合同显示,其服务条款中明确标注"本产品仅供测试使用,禁止用于商业推广",这种"明示规避"的做法恰恰暴露了其违法本质,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院教授王志远表示:"这种'技术中立'的辩解站不住脚,当技术被用于实施违法行为时,提供者同样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平台治理:技术拦截与法律追责双管齐下
针对此类乱象,主流社交平台已启动专项整治,微信安全团队向记者透露,2023年第二季度共处理虚假点赞账号127万个,拦截异常点赞请求8.3亿次,抖音安全中心则表示,其AI风控系统可实时识别机器点赞、群控设备等异常行为,准确率达99.2%。
"我们建立了'数据造假黑名单'制度,对违规账号实施跨平台联合惩戒。"某平台负责人介绍,2023年上半年已向公安机关移送数据造假线索237条,协助破获多起网络水军案件,司法层面,2023年5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结全国首例"虚假点赞"不正当竞争案,被告公司被判赔偿原告经济损失80万元。
行业影响:破坏生态损害长远发展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23网络内容生态治理报告》显示,虚假数据交易已形成每年超百亿元的灰色市场,这种短期利益驱动的行为,正在摧毁数字经济的信任基础。"当用户无法分辨真实评价与数据造假时,整个内容生态将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报告主笔人张涛警告道。
某MCN机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我们曾因购买点赞数据被平台限流,损失超过50万元,现在宁可少接广告,也不敢触碰这条红线。"这种教训正在成为行业共识,多家头部企业已联合发布《网络内容生态诚信宣言》,承诺杜绝任何形式的数据造假。
专家建议:构建多维治理体系
面对这一新型网络犯罪形态,专家建议建立"技术防御+法律规制+行业自律+用户教育"的四维治理框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董晨宇提出:"平台应完善数据溯源机制,对异常增长的数据进行标记;监管部门要建立跨平台数据造假联合惩戒制度;同时需要加强公众数字素养教育,让用户认识到虚假点赞的危害。"
国家网信办已将"流量造假"纳入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范畴,可以预见,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强,这种靠虚假数据维持的"繁荣"终将难以为继。
在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今天,1元买100个点赞的闹剧,暴露出网络空间治理的深层挑战,唯有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用户共同参与的治理生态,才能守护清朗网络空间,让真实、有价值的内容获得应有的认可,这场针对数据造假的攻坚战,不仅关乎技术规则的完善,更考验着一个社会对诚信价值的坚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